首页>行业 > >正文
2023上海车展 | 张小聪:电池行业没有价格战 市场依旧良性竞争|速读
2023-04-23 23:34:03来源:搜狐科技

出品 | 搜狐汽车·汽车咖啡馆

编者按|2023年4月18日,以“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”为主题的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沪举办。2023上海车展作为今年全球第一场A级车展备受全球汽车行业瞩目,搜狐汽车邀请整车及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70余位海内外企业领导者做客“汽车咖啡馆”访谈间,以“车展快问答”的形式就当下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、新特点进行深入探讨。

以下为瑞浦兰钧营销副总裁张小聪的访谈实录:


(资料图)

搜狐汽车:先请张总介绍下上海车展(瑞浦兰钧)给大家带来了哪些产品?

张小聪:这次瑞浦兰钧在上海车展带来了最新的前沿技术,以及量产给各大主机厂配套的一些产品。另外我们也给行业介绍了我们目前在新能源板块的布局,以及我们产业的优势等等。

搜狐汽车:其中有什么亮点产品吗?

张小聪:我们重点推的是去年8月份在北京发布的“问顶电池”,目前这个产品已经接近量产。这一次我们做了一个问顶电池单品电池的产品型号发布,包括158Ah的磷酸铁锂电池,和200Ah的三元锂电池。158Ah的磷酸铁锂电池今年四季度就会量产,而且我们去年年底已经与某个主机厂完成了冬标测试,计划在今年四季度会配合整车上市。

搜狐汽车:瑞浦兰钧的整体业务布局,您可以介绍一下吗?

张小聪:瑞浦兰钧在电池行业不算是老兵,是个新兵吧,我们成立刚刚六年。但是我们是帮电池行业老兵在做业务,整个团队在锂电行业做了二十多年,在动力电池板块做了二十几年,我们对于电池产品、技术、市场都有深刻的理解。公司在成立之初,就制订了动力和储能双战略的发展路径,我们在动力和储能板块齐头并进,这是我们公司经营的根本。

搜狐汽车:我了解到瑞浦兰钧在储能电池方面发展很快,而且在这个领域,储能电池公司相对更少一些,是这样的吗?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?

张小聪:储能和动力在产品上有一些交集,但是业务板块的行业特点还是有很大差异性的。最开始我们立足于一款产品多种用途的指导思想,这样能实现一个产品的成本可控和产线的大批量生产。

储能市场其实是最近几年才培育起来的,我们属于储能市场的先入者,有战略先发优势,去年开始储能市场爆发,(这是)我们抓住这个机会的主要原因。

搜狐汽车:您对未来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有什么预判和规划吗?

张小聪:应该说储能电池也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市场,包括宁德时代和特斯拉,大家在这方面都做了深入的布局。对于我们内部来说也是一样的,动力和储能双战略。未来的话,两个行业、两个产品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,未来我们会从产线、产品设计、市场营销方面做一些差异性的推进和推广。

搜狐汽车:今年动力电池增速有放缓的趋势,可能行业集中度变得更高。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?瑞浦兰钧在这个市场环境当中要应对什么呢?

张小聪:经过三年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,23年确实遇到了一些阻力,包括政策调整等等,也包括一些原材料价格和原材料供需矛盾的问题。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行业发展必然会遇到的问题,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。我们更需要用发展眼光解决问题。

第一个问题,虽然整个动力电池市场从2010年开始经历了几轮洗牌,但整个市场目前越来越良性。不过随着整个市场进一步深入、渗透率进一步提升,我认为整个动力电池(市场)还是会面临一些格局上的变化。

行业集中度方面,前15、前10、前8、前5,这个是有很大变化的。目前来说,我认为前10的集中度是越来越高的,我认为是好事,因为整个资源,包括客户资源、行业资源都是往前10集中,我认为这对整个行业发展是有帮助的。

但是我认为前8、前5还是存在变数,我们内部也做好了充分准备。无论是专利布局,还是在极限制造方面的一些工作,还是我们的技术创新以及上游供应链的把控等等,包括现在我们推行的动力和储能双战略,都有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、良性发展的经营理念,总体来说都能够推动瑞浦在未来竞争中越来越有竞争力。

搜狐汽车:目前瑞浦的下游客户的电池定价和锁价情况是怎样的呢?

张小聪: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,跟车厂的谈判、定价应该还是蛮激烈的,我们也深刻理解到车厂的难处。以去年为例,很多车厂卖汽车确实不赚钱。这个对于行业来说是不太有利的。因为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是存在问题的,越往上越赚钱,为往下越不赚钱,这个对于行业发展是不利的。

今年整个原材料价格的下降,对于行业的发展是起到推动作用,对于整个行业的利润分配、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会重新做调整。我们的核心理念是,第一要让车厂能够多卖车,我们希望行业越来越好,这样动力电池行业才会从目前的寒冬状态,慢慢向春天或者是夏天去走,这是我们最基础的。

第二价格方面,因为涉及到每个公司的生存问题、利益问题,我们是秉着和平协商的态度,有锁价机制,也有联动机制。视具体情况而定。

因为每个主机厂客户,对于市场形势的判断、对于价格的判断有自己的一套逻辑,或者是一套模型在里面,每家的方式还是有区别的。今年特别明显,有的客户希望跟你锁价,在某个范围内跟你锁价;有的客户就希望月度联动或者是季度联动来,这种情况都有,我们还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主。

搜狐汽车:最近动力电池也有出海热潮,瑞浦有没有相关布局?您怎么看海外市场的挑战和机遇?

张小聪:应该说出海是必然。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浪潮来看,零部件企业尤其是三电的中小零部件企业,我认为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或者是Tier1的零部件企业去发展。这种情况下,对于我们这种新的Tier1的中小零部件企业,出海、全球布局是必然的选择。包括国内也是遇到发展的瓶颈,短期来说发展速度会放缓,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来说,出海是必然选择。

但是出海对于我们来说阻力是非常大的,这里面不单涉及到很多政治、经济、宗教,包括文化、理念等等都有很大的冲击。不管怎么说,前面有很多的企业已经做了先例,做了很好的成功案例,包括传统的零部件企业,我们向他们学习,根据自身特点、行业特点做海外布局,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当然最核心的,我认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,第一个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,因为海外不像国内有一定保护性的,海外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。

第二个产品品质必须要做好的。尤其是安全方面、可靠性方面是必须要做好的。因为国际市场对于品质要求、对于安全性要求是远远超过国内的。

第三个是技术创新能力。因为在海外面对的是日韩的LG、三星、松下的竞争,如果没有自己的硬实力黑科技,那你是很难去PK的。当然我觉得我们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还是蛮明显的,我们不需要太过于惧怕他们,我们有我们的优势。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,在海外我们还是有竞争力的,尤其从前年开始,我们拿到不少国际车厂的项目,有很多新产品准备上市了,这一块我们非常有信心。

搜狐汽车:您也提到国外可能对于产品的要求会更高。这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呢?

张小聪:对于我们来说,第一个要加强认识,不要因为说国内我做得很好,去外面就没有问题了。第二个练好内功,中国的电池行业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快速发展,实际上我们还是有很多的短板。我们跟LG、三星、松下比,我们在电池的品质控制等各方面还是有一些短板的。这一块我们要补齐,内功要做得更扎实。

搜狐汽车:今年我们可以看到车企大降价的情况,车企对于成本把控更加严格,作为产业链企业您有感受到这种压力吗?

张小聪:确实感受到了。但是就像我刚刚说的,车子必须要卖起来,那整个行业包括电池企业才有定单,才能让产线平稳地运转起来。这个我们是非常理解车厂的难处,很多时候大家其实不是甲方乙方,更多是合作伙伴关系,大家联合起来要把新能源汽车,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,把整个市场做好,把行业做好,这是很关键的。

双方之间相互理解、相互支持,最终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情况是比较合适的。讲价来说,车厂本身成本压力很大,第二个,原厂价格的回落对于我们成本下降也是有非常大帮助的。

搜狐汽车:我们也关注到今年动力电池领域也打起了价格战。瑞浦这边有没有什么应对措施?怎么看待现在这个环境呢?

张小聪:打价格战,个人觉得,其实还谈不上。因为目前来说,个人认为整个行业是处于比较良性的竞争过程中,虽然有一些(企业)因为受自身的经营压力、库存压力,价格拉得比较低。但是我认为这是短暂的、特殊情况下的过程。我认为还没有完全到打价格战的程度,而且整个市场目前的竞争,相对来说还是处于比较有秩序或者是比较良性的状态。

对于我们来说,我们有上游的矿产资源布局,而且良品率、成本控制方面做得还不错。另外我们坚持动力和储能两步走的双战略思路,总体来说我们目前的经营状况还是非常良性、非常好的。

搜狐汽车:目前合作客户,包括定单情况,可以给我们透露一下吗?

张小聪:目前国内动力板块或者是汽车板块。首先第一个点,我们布局比较完整。除了乘用车之外,商用车、工程器械,包括一些特种车辆我们全都有布局。比如大家比较关注的乘用车板块,国内应该说3/4的车厂,我们都建立了合作关系。今年我们会重点把剩下的1/4的客户做一些公关工作。

从今年开始,(我们)慢慢把重心的一部分转到海外去了。一个是海外市场比较大,第二个我们海外客户目前还是比较少的,海外我们也在重点开拓。去年我们在海外注册了公司,在欧洲本土来对接欧洲的这些主机厂,目前我们也在对接日韩的一些车厂等等。

搜狐汽车:所以今年有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规划呢?

张小聪:我们现在和上汽、吉利、东风、一汽都在合作了,包括我们拿到了国内最好的造车新势力的定点,今年还是想跟广汽、长安、奇瑞这些传统造车厂建立合作关系。在海外,我们和一些国际品牌已经在展开合作,我们还想拿到一些新的项目,比如宝马、大众,想取得一些突破,当然这个还要基于整个对接的情况来看。

搜狐汽车:最后一个问题,本次车展您最关注的点有哪些呢?

张小聪:第一个点,整个电动汽车行业,尤其是今年一季度,大家都明显感觉到整个市场波动,我们更关注从今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到底该如何发展,包括车企也好、零部件企业也好,该如何发展,技术路线包括整个行业未来怎么去提高我们自身的竞争力等等,这是目前我们最关注的。

另外,车型、增程、插电混合、纯电等等,我们的客户未来规划是什么样的(也比较关注)。因为今年开始,大家明显感觉到整个行业比较卷,包括汽车行业到电池行业,大家压力还是比较大的。

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当中大家如何生存,让企业活得更好,这是大家都面临的课题。车子卖得好不好,很多时候还存在未知数,尤其是新电动汽车板块里面,你很难在上市之前判断得出来这辆车卖得到底怎么样。这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,不可能所有车型都做陪跑,不太现实。

搜狐汽车:那这个主要的变数因素可能有哪一些呢?

张小聪:这个我觉得一方面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个很大的变化。传统车、一款车可能从20岁到50岁大家都能接受。电动汽车来说更是针对一些细分市场,目标客户摸得准不准、客户画像准不准这个很关键。

客户画像画得不准,这个车可能就会卖得不好。当然它可能也会有一些边际贡献存在。因为现在一款车,我估计不太像过去传统车一样,能适合不同年龄段、不同文化层级、不同专业、不同人士的需求,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。

像传统一款车,一年卖到一百多万台,这种概率可能越来越低了,很多时候需要细分市场的匹配。这种情况下更加考验整车规划到开发,包括像定价等等,这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。

搜狐汽车:行,今天的采访先到这里,感谢张总。

标签:

相关新闻